太行东麓,邢州大地,深埋地下亿万年的煤炭资源等待被唤醒。河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丰盈-高望煤炭普查项目组肩负找矿立功使命,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力推进项目开展,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了施工各孔均见煤的成果,探获了深埋地下的“黑金”。
效率为先:科学推进项目实施
自今年3月初进场开工,至7月接连顺利通过野外验收和报告评审,项目组用4个月的时间,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实际困难,高效完成5000多米的钻探、测井及水文地质调查等野外工作任务。与此同时,加班加点持续进行“三边”工作,实时优化提升项目效率和质量,做到了野外工作与项目成果报告同期完成。
效率源自科学管理和辛勤付出。项目实施前,项目组广泛搜集资料,统筹考虑项目目标任务和工作区自然地理及地质情况等,立足实际对项目整体进度,以及钻探、测井、水文地质调查、测量、采样化验、报告编写等各项工作的衔接进行科学谋划,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人员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化身“多面手”,甘当“螺丝钉”,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确保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实现了资源高效调配、工作高效开展。
野外工作开展过程中,遇上了连续高温天气,项目组人员早有准备、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抢工期,按时完成了既定进度目标。项目资料整理往往在野外收工后的夜间进行,夜幕降临,项目驻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灯光也常常亮到深夜……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白+黑”“5+2”的工作模式已成为常态,正是凭借这股拼劲儿,项目组以团结协作的“加速度”啃下了深部勘查的“硬骨头”。
质量为本:精心打造优质项目
项目组将质量视为生命线,严格管理,对野外施工各个环节及报告编写进行全方位质量把控,努力铸就精品工程。
项目开展过程中,实行专家把控及三级质量管理办法。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完成后,及时邀请河北局专家对野外资料进行检查指导,确保野外工作完成率及成果可靠性。项目共进行质量检查31次,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
该项目主要工作手段为钻探,共计施工4个钻孔。项目组克服地层松散易坍塌、松散地层采取率低等技术难题,通过优化钻探工艺、强化质量控制,确保了钻探煤层厚度、煤芯采取、煤层深度等关键指标达到优质标准。经综合评定,4个钻孔均以高标准的施工质量、完整的地质资料和规范的作业流程,被评定为甲级孔。项目钻探工作中,实现了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同时严格落实绿色勘查要求,为找矿成果增添了绿色环保内涵。
测井工作则通过科学调度、紧密配合,实现了“终孔即测井”的高效作业模式,确保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化验数据决定着项目成果质量,因此测试工期显得格外重要。项目组与实验室保持沟通,并在关键节点赶到徐州实验室实地查看化验情况,确保化验测试在报告评审前一天全部完成。因第二天需要评审,项目组人员坚定“数据不能等,再晚也要干完”的信念,加班到凌晨三四点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化验数据的整理工作。
项目报告编写过程中,项目组人员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齿轮,严丝合缝地运转着。从钻孔的综合定案到资源量图件及剖面图的绘制,在一次次讨论中,大家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宁可推倒重来也决不放过任何瑕疵,用近乎苛刻的标准守护着报告的专业水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项目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施工的4个钻孔均见煤,共钻遇可采煤层21层,项目成果显著。项目区有望形成大型煤炭资源储备基地,将发挥煤炭在能源行业的“压舱石”作用,有效提高河北省的资源保障能力。
7月24日,项目顺利通过野外验收,得分93分,为优秀级。项目成果报告通过省自然资源厅评审,获得专家一致认可与好评。
河北局二队丰盈-高望项目组人员用智慧与汗水、坚守与执着、钻研与求索,穿透千米岩层,精准探获“黑金”宝藏,以实际行动践行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使命担当,谱写了新时代地质队员的奋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