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赵大地上,有一支地质“尖兵”正以专业力量悄然助力区域发展格局。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河北省干热岩研究中心)地质技术服务分队自2023年成立以来,以“全链条、多维度”的服务模式,在资源开发、生态修复、能源安全等七大领域攻坚克难,累计落地项目200余项,用一串串扎实的数据和一项项创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地质智慧。
矿山“全科医生”:从勘探到修复的守护者
“不仅要找到矿,更要让资源开发‘绿’起来!”分队负责人路伟伟这样形容他们的矿权服务。分队聚焦煤田、石盐、地热等关键矿种,构建“勘查评价—勘探实施—全周期服务”的矿权服务闭环。在整装勘查领域,分队先后完成跨区域勘查项目,实施多个勘探实施方案及勘查项目,以及资源储量核实、金矿普查、深边部探索勘查岩心钻探等项目,形成多矿种勘查技术体系。
在企业全周期地质技术服务中,分队深度对接大型企业需求,每年承接生产报告、补充勘查、恢复治理等项目30余个,实现矿产开发从勘查至修复的全流程地质保障。
政府“智囊团”:让规划长出地质的“眼睛”
主动衔接市县自然资源部门,以精准技术服务支撑规划科学编制。在非煤矿山治理规划领域,分队承接并完成完成2个县级非煤矿山综合治理规划编制项目,结合区域矿山分布特征与生态保护要求,构建“分类施策、分步推进”的治理框架。
同时,承担邢台市级矿产相关项目,为“十五五”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地热专项规划等后续规划的编制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实现规划与资源实际的深度匹配。
执法“科技哨兵”:给监管装上透视镜
建立“技术核查+方案支撑+过程监理”的执法辅助模式,联动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提升监管精度。
在日常监督中,承接自然资源主管单位监督检查技术服务,通过专业核查为执法监管提供客观依据。
在专项整治领域,配合地区自然资源部门实施多种类别项目,如乡滑坡灾害点治理监理、超贫磁铁矿治理、白云岩矿环境综合治理等,并完成采煤沉陷区调查、采坑挖损分析、采煤沉陷区调查等工作,为执法过程中的问题研判与整治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国债项目“储备库”:把技术变成发展动能
紧扣地灾治理、能源保障等政策导向,以具体项目积累债券申报核心素材。
在地质灾害治理领域,实施多个地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抗滑桩钻探施工及治理监测项目,完成涉镉废渣风险管控水文地质勘查、县域地质灾害调查,形成成熟的地灾治理技术方案与实施经验。
在能源保障领域,依托区域地热勘察、现有勘查项目等,深化能源资源研究,为地灾治理类国债项目、能源保障类专项债券项目申报提供技术储备,目前已形成十余项可申报项目的前期基础资料。
企业用地“导航仪”:破解合规难题
聚焦企业用地全流程,提供“地灾评估—压覆核查—组卷申报”一体化服务。
在压覆矿产资源核查方面,累计承接40余项跨领域项目,分别为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提供建设用地压覆查询、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压覆核查与开发利用论证报告等。
在地灾评估方面,也积攒了丰富的经验,承揽项目有:县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监测项目、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抗滑桩钻探施工、地质灾害调查及成果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地质灾害精细调查项目、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等。
同时,还为多个项目提供了压覆评估与地灾评估联动服务,以及矿山探转采组卷技术服务、建筑用砂认定等,全面保障企业用地合规。
城市“把脉人”:织就地灾防控网
城市地质安全领域,以监测数据支撑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在地面沉降监测中,承接并完成多个县区的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调查项目,建设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为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在区域地质灾害监测中,通过县域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监测项目持续积累数据,为城市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的早期预警、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助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能源战略“支撑者”:地下空间探测研究
立足国家能源战略储备需求,开展地下空间探测技术研发与应用。分队与权威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实施工具模拟测试检验、实验环境搭建及工具地面测试等项目,攻克地下精准探测技术难题。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摸清地下空间地质条件,为盐穴地下储气库建设、地热资源规模化开发等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工程的选址与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彰显地质技术在国家战略领域的支撑价值。
从矿权服务到战略研究,从政府协同到企业赋能,分队以七大领域为抓手,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开发、生态修复、能源保障等关键领域,为河北乃至周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地质根基。